欢迎到访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争优创先
初心如磐,笃行不怠——记全国优秀教师王秀丽

一支粉笔,行云流水;

两袖清风,无怨无悔;

三尺讲台,尽显风采;

四季耕耘,累累硕果。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第40个教师节之际,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激励全校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标先进、见贤思齐,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教学名师王秀丽教授三十七年的从教之路……

回望王秀丽老师三十七年的从教之路,我们可以看到:在日常教学的课堂里,有她认真讲授和辅导学生的身影;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有她倾心尽力的思虑和谋划。她关心青年教师的发展,将多年的经验倾囊相授,是青年教师成长道路上的益友;她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将满腔的爱心尽情播撒,成为学生们心底深处最喜爱“恩师”……

“人就像是无边大漠中的一棵红柳,只有牢牢扎根在大漠里,才能有永久的依托。”王秀丽说:“我就像这一棵红柳,在这片热土上才能让我心有所系、身有所托。”王秀丽在兰理工这片热土上已经度过了春风化雨的三十七载,奉献无悔的三十七年……

躬身笃行 传终身受益之学问

1980年,王秀丽从青海考入甘肃工业大学工民建专业,1984年攻读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成为了兰理工“孺子牛”中的一员。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后,师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沈世钊院士继续深造,2004年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当时兰州理工大学的土木工程学院从一个教学系发展成了一个单独的学院,土木工程学科的蓬勃发展,在全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也深深坚定了我在结构工程领域潜心研究的信念。”王秀丽讲到。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多年来,王秀丽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主要讲授本科课程《钢结构设计原理》、《大跨度空间结构》、《土木工程概论》,硕士研究生课程《高等钢结构理论》、《钢结构设计理论》、《钢结构材性与构造设计》;博士研究生课程:《空间结构抗震理论》、《结构风工程》、《超高层钢结构分析与设计》等多门课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方式方法,虚心向优秀的同事请教学习。

“问题,一定是问题。”在被问到如何启发学生思考时,王秀丽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问题导向是她在教学中摸索出的独到经验和常用的教学方式。王秀丽在一个又一个学生们感兴趣的案例和问题中,力求把古老的土木工程学科知识讲得鲜活生动,把教学成果通过转化凝固到教案中,力求每一堂课都能实现教书育人。三十多年来,王秀丽出版专著3部,主编和编著教材9部,很多教材被国内一流高校采用,负责的《钢结构设计原理》成为了国家一流课程。王秀丽培养的许多学生和她一样,出身寒门,但是在孜孜不倦的潜心研学中都成长为了国家的栋梁,成为了西北特别是甘肃,留得下、用得上、干得好的优秀人才。

厚积薄发 树科研先导之新风

“高校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但教学和科研,就如同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王秀丽说道。她认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赋予教师的责任与任务,教学科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搞好科研才能更好地搞好教学,30多年来她也将搞好科研工作作为第一要务。王秀丽长期从事结构工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始终和国家地方重大需求紧密结合,以努力攀岩的态度和精神不断探索,在“大跨空间结构、钢结构、结构健康监测和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研究成果被应用于青海海湖体育中心、兰州奥体中心、兰州中川机场、西宁曹家堡机场、嘉峪关气象塔、四川巴中体育中心、舟曲滑坡泥石流防治、黄河铁桥顶升加固和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等领域,为解决我省和国家工程建设中的多项技术难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真正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

王秀丽培养学生时注重实践,特别是把培养研究生与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联系起来,通过有针对性的研究解决工程中碰到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以实践促真知,在实践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子。同时,也产生了一批优秀成果,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项目《扎根西北数十载,潜心耕耘创特色: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荣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实现了我校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重大突破。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个奖项;作为钢结构方向带头人的土木工程学科也成为全省一流特色学科;“西北恶劣环境下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研究”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和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言传身教 秉立德树人之重任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从教以来,王秀丽坚持做到将言传和身教相结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从1987年开始至今,王秀丽已经带过37届本科生,培养硕、博士研究生200余名。

在课堂教学中,她会根据所讲授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把握好融入思政元素的最佳切入点,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增强政治信仰。她说:“我们的土木工程学科就是要以国家基础建设和战略需求为导向,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在我们这一个个平凡人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来得以实现。”在日常案例分析中,王秀丽会举一些典型的案例,比如港珠澳大桥、三峡大坝等,让学生自行讨论、谈谈想法,引导学生要将个人理想的“小我”融入到民族复的“大我”之中,让青春之花在新时代的奋斗中绚丽绽放。

王秀丽关心、关爱、关怀每一位学生,将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当学生家庭突遭变故时,王秀丽慷慨解囊,并呼吁广大师生为这个小家庭筹集资金;当学生产生休学的想法时,王秀丽对他进行耐心开导,渐渐帮他走出阴霾并坚持完成了学业……作为一名教师,王秀丽经常深入学生之中,实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尽其所能解决他们面临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爱生必须用真情,情真方能育良才。王秀丽认为,只有用爱包容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教师和学生之间才能取得相互信任,教育才能良性循环。在自己所带研究生毕业前夕,毕业论文总是不尽如人意,王秀丽耐心地一点一点帮助梳理思路,据学生自己统计,王秀丽给他的毕业论文修改了20余次,帮助他顺利毕业。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王秀丽躬耕教坛三十七载,收获桃李芬芳;热爱教学,抵得岁月漫长;教书育人,潜心培育土木新星,她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斗在教研一线,播撒梦想种子,不负师者使命。

王秀丽,女,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长期从事结构工程教学科研工作,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