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梁亚雄
职称:副教授职务:学院科研与学科学位工作办公室主任
通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兰工坪路287号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邮编:730050
电话:0931-2976081
E-mail:liangyx@lut.edu.cn
教育经历
1996.9-2000.6:甘肃工业大学建筑工程专业,工学学士
2000.9-2003.6:兰州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工学硕士
2017.10-2018.7:东南大学访学交流
工作履历
2003.7-2006.9,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助教
2006.9-2024.12,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
2024.12-至今,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学术兼职
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钢结构学术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
国际薄壳与空间结构协会(IASS)会员
社会兼职
教学工作
本科生课程:大跨度空间结构;钢结构设计(上);土力学;钢结构设计;毕业设计
硕士研究生课程:钢结构设计理论;高等钢结构理论
研究领域
轻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泥石流防治结构
科研项目
1.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310RJZA031,新型拦挡结构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及实验研究,2014/01-2016/06,2万元,结题,1-7;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52068047,落层冲击作用下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抗连续倒塌机理及评估方法研究,2021/01-2024/12,35万元,在研,2-9;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8273,泥石流冲击荷载下空间索网防护结构的动力性能与实验研究,2018/01-2021/12,62万元,结题,3-8;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51708270,钢管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评估及设计方法,2018/01-2020/12,25万元,结题,2-8;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11702124,颗粒阻尼器减振机理及影响减振效率参量的定量研究,2018/01-2020/12,21万元,结题,2-6;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51468037,全过程及非均匀受火下内配型钢的钢管混凝土构件抗火性能,2015/01-2018/12,50万元,结题,3-7;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51968044,带PEC柱的钢板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及设计对策,2020/01-2023/12,41万元,结题,4-8;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51968043,基于电磁控制原理的摩擦摆隔震机制及其在网架结构中的设计对策,2020/01-2023/12,38万元,结题,4-9;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278236,泥石流冲击下新型空间网格防护结构理论及实验研究,2013/01-2016/12,80万元,已结题,2-9;
10. 国家支撑计划项目,2011BAK12B07,白龙江流域滑坡泥石流工程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01-2015/03,764万元,结题,项目主要成员;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0908111,我国多年冻土区路基纵向裂缝发育的热-力学机理分析-以清水河地区为例,2010/01-2012/12,20万元,结题,2-6;
12.甘肃省建设科技科研项目,JK2013-38,新型空间网格结构在泥石流冲击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结题,1-6。
奖励与荣誉
1.《大跨度空间结构》省级一流课程、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主讲教师,排名第四;
兰州理工大学“中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三等奖,2012;
2.基于一流课程引领的多维度递进式钢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与实践,2022年获校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排名第3);
3.兰州理工大学优秀毕业设计指导老师,2017.
4. 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2016;兰州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09和2012;
5.兰州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突出贡献教师”,2009;
6.兰州理工大学“三育人”奖,2013年和2022年;
7.轻钢框架新型连接节点的静动力性能研究,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4),2009;
8. 大跨度复杂曲面网壳整体分析关键问题及现场实验研究,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2014;
9.带可替换剪切耗能连接的防屈曲偏心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3),2020;
10.钢框架结构减隔震体系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甘肃省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5),2022;
11.面向创新能力的钢结构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甘肃省教育厅,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4,2014;
12.强震区大跨度钢管结构关键技术及应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6),2016;
13.大跨度空间结构全过程建造与安全评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6),2020;
14.白龙江流域滑坡泥石流工程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甘肃省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17;
15.基于红柳一流课程背景下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研究评价与实践,学校高教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2023年4月,结题;
16.第十七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指导教师),国家级二等奖,2024;
17.全国高校大学生钢结构创新竞赛(指导教师),获一等奖和二等奖,2018、2019;
18.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省分赛(指导教师),获省级金奖,2019。
学术成果
[1] 钢结构学习指南与题解,第2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2] 钢结构课程设计指南,参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钢结构设计原理,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 房屋建筑钢结构设计,副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5] 大跨度空间结构,副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6]泥石流工程防治技术规程(DB62/3228-2022),甘肃省地方标准,2023;
[7]钢结构检测与鉴定技术规程(DB62/T25-3126-2016),甘肃省地方标准,2017。
主要论文
[1] 采用非线性纤维梁单元法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动力响应分析,地震工程学报: 2017, 39(6):1105~1110;
[2] 基于ETABS软件的检测鉴定及加固设计分析,中国建材科技:2017,26(2):7~10;
[3]Deformation rules of deep foundation pit of a subway station in Lanzhou collapsible loess stratum. Applied Rheology,2023,33(1):20230107, WOS:001085066200001.(SCI收录);
[4] Pseudo-Static Test of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 Using Fri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Arabian Journal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4,49:1-14.WOS:001302319600005.(SCI收录);
[5]Finite element modeling for health monitoring and condition assessment of large-span steel roof unloading process,Progress in Structures,2012.6,Vol.166-169,p1370-1374. EI:20122315096101;
[6]Study on the Impact Properties of a New Debris Flow Dam Based on Steel- 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Progress in Structures,2014.6,Vol.638-640,p2056-2059. EI:20152300912702.